在十渡村北,耸立着一座雄伟而苍劲的高山,因其山顶形似老人的帽子,被称为“老帽山”。
老帽山下,百绿丛中立着一块汉白玉石碑,这就是十渡人民永远怀念的老帽山六壮士纪念碑。站在碑前,怎能不让人想起那艰苦的抗战年代,想起那次壮怀激烈的老帽山阻击战。
1943年4月中旬,日本鬼子和伪军300多人从霞云岭方向扑来,想偷袭十渡党政机关驻地。得到敌人偷袭的情报之后,八路军指挥部派一个排在老帽山北侧山腰设伏,凭借天险据守,紧靠河谷要道,做好阻击敌人的准备,以掩护党政机关和群众转移。
战士们手握钢枪,目不转睛地盯着前方。突然,山口处传来一阵嘈杂声,鬼子兵和汉奸队扛着膏药旗气势汹汹地向这边蜂拥而来。当他们闯入八路军防守阵地前沿时,战士们手中的钢枪、手榴弹,几乎在排长高喊“打”的同时,一起响了起来。暴风骤雨般地扫射,打得鬼子和汉奸晕头转向。
敌人的第一次冲锋被压了下去之后,战士们斗志昂扬。排长重新布置阵地,准备迎接敌人新的冲锋。鬼子醒过神来之后,以更猛烈的火力扑了上来。战士们的钢枪口中喷着火舌,鬼子在阵地前成片倒下。有一群敌人冲上来,战士们就再一次用集束手榴弹把敌人打得滚的滚、爬的爬,有的干脆掉头往回跑。
战斗持续了两个多小时,排长看了看表,已按计划完成了阻击任务。队伍正准备撤出阵地时,突然从背后的山头上冲下一股敌人,原来是汉奸带领着鬼子绕道上山,妄图截断八路军战士后路。这时山上山下的敌人形成了夹击之势,情况万分紧急。排长果断决定,留下六名战士作掩护,其余的战士继续拼死突围。这六名战士浴血奋战,边打边向山上转移,子弹打光了,就用石头砸。鬼子一路穷追至山崖边上,六名战士毫不犹豫,纵身跳下山崖,壮烈牺牲。在他们身后,“打倒日本帝国主义”的口号还在山间回响。
六壮士的英勇牺牲,保证了县级政府部队机关和人民群众的安全转移。战斗结束后,当地的老百姓找到了烈士们的遗体,将他们安葬在十渡村北的老帽山上,没有人知道他们的姓名,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,那就是共产党八路军。
1984年2月26日,共青团房山县委和十渡乡党委、政府在老帽山上建立“老帽山六壮士纪念碑亭”,以表达人们对六位无名烈士的怀念之情。碑阳是原中共房山县委书记李永芳的题词:“为中华民族解放事业英勇献身的六壮士永垂不朽”;碑阴的碑文是:1943年春,八路军六壮士在老帽山阻击战中,与日寇英勇搏斗,弹尽后宁死不屈,跳崖就义。特建此碑,以志纪念。
英雄战死,事迹何以详尽地流传?
张东升著有《铁血平西》一书,“书中的人物绝大部分都是真人真姓名,所写的大部分是真事儿。”张东升说:“只不过,我把这些碎片化的人和事儿串联起来了。”张东升在写作“老帽山六壮士”的事迹时,走访了大批老兵,参考了参战部队领导干部写的回忆录,还多次到老帽山六壮士跳崖处和附近的村庄走访,“这个说一点,那个说一点拼凑起了老帽山六壮士事迹”。
后续,记者又来到老帽山附近的几个村子走访。齐德付虽然已经高龄,但对于这段记忆依然清晰。他说“我看得清楚,我就在老帽山对面的山顶上,山顶上有我们三个人”。
齐德付虽然看到了战斗,但并不知道六壮士的具体名字。“老帽山阻击战从早上一直持续到中午,开始就看见八路军一个排打枪,也没机枪,就是一般的枪,手榴弹炸敌人吧一开始也够不着。日军有那个掷弹筒,打得很远,砰砰砰地响,很远就能打到我们的人。”
装备上的劣势,令很多抗战将士与日军搏斗时陷入异常惨烈的战况。齐德付后来听其他村民说,六位壮士被围困在山崖上,退无可退,最终和狼牙山五壮士一样,跳崖身亡。
“老帽山六壮士”如今安葬在平西无名烈士陵园。这个陵园始建于1998年,安葬着抗日战争时期光荣牺牲的700名无名烈士。“姓甚名谁无从考证,家住何方也无法得知,但他们的气节流芳百世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