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于我们

房山*十渡 景区 灾后依然美丽

时间:2013.1.20 字体:
分享到: 0
孔晓宁 严冰 王淑凤 庞晟

《 人民日报海外版 》( 2013年01月17日 第 05 版)

十渡美景

灾后重建

四马台民俗村一瞥

蹦极 仙栖洞 石花洞

“没有天生的强者。一个人,只有站在悬崖边时,才会真正地坚强起来。”这是日本作家武田麻弓在自传《抗争》卷首写的一段话。

2012年7月21日,房山这座以“龙的故乡”饮誉华夏的京郊一隅,遭受了500年一遇的特大暴雨的袭击,道路中断,房屋倒塌,景区损毁,游客被困……这些都成为房山人刻骨铭心的记忆。

2013年1月4日,元旦假期过后的第一天,我们驱车前往房山,去探望灾后重建中的“北京之源”。听说,那里的人们正在为筹备“民俗村里过大年”活动忙碌着……

一早晨6点钟,天还没有亮,前一天晚上约好的出租车就已在楼下等候。

司机张金锁师傅恰巧是房山人,瘦高的个子,露出八齿的标准微笑。听说我们此行的采访目的,张师傅打开了话匣子。

谈起“7·21”大雨,张师傅记忆犹新。张师傅是房山区周口店人,他年过九旬的父母住在房山区王家磨村。村子处于拒马河的分流处,大雨当晚,水势十分凶猛,路上积水很深,路边几十年的大树都被大水冲倒了。“当时村干部组织全村百姓紧急撤离,想到年迈的父母,我跟我爱人都急坏了!”张师傅双眉紧皱地说道。由于路上情况危险,亲人和朋友都劝他不要回去。“父母年纪大了,耳朵不好使。村里的干部眼看敲门没反应,翻墙进去把他们给背了出来!”张师傅满怀感激地说。

车窗外,除了车灯,路灯是唯一的光源,整个北京城还在睡梦中。路上车不多,车子开起来很顺畅。

7点钟,车子下了高速来到房山老县城。这会儿天刚蒙蒙亮,这座小城也刚从睡梦中醒来。

老县城的早晨很安静,安静的让人觉得似乎“7·21”的那场大雨已经离这里的人们很远。没有水泄不通的车流,没有不耐烦的鸣笛,没有急匆匆的脚步……老县城的楼房并不高,路两边还有一些积雪没有融化。马路上,一位父亲正骑着自行车带孩子上学;人行横道的一端,一位老大爷正提着菜篮子等待过马路……

突然,张师傅把车停在路边。“出了老县城再往前走,就没有那么多卖吃的地儿了,我给大家下车买点早饭吧?”我们还没来得及推辞,他二话没说,推开车门,跑向了马路对面。

不一会儿,几兜热腾腾的包子、油条和豆浆就递到了我们面前。当我们要把饭钱给张师傅的时候,他着急地说:“大雨过后,通过媒体的报道,我们房山人感受到了来自社会各界的温暖。你们这次采访房山,是为我们房山人做好事儿,再推辞就是瞧不起我!”拗不过张师傅,众人笑着接受了他的美意。

走进房山区旅游发展委员会办公楼,旅游委主任冀显江一见到我们就热情地介绍说:“旅游业是房山区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,在‘7·21’大雨中直接经济损失即达7.8亿元,目前已恢复了八成。在去年国庆期间,房山旅游收入不仅没有减少,反而较往年有所增加。”

十渡是房山旅游的重点,也是灾后重建的典型,我建议你们去那里看看。”冀显江补充道。

再次乘车离开老县城,远处连绵的山峰映入眼帘,渐行渐近……车子投入了大山的怀抱。

冬天的山,没有了绿叶的陪伴,比不上夏天的秀美,但别有一番明朗与开阔的韵味。抬头仰望,似乎天空也更蓝了一些。

沿着盘山公路一路前行,云居寺、仙栖洞……在车窗外一一闪过,目的地十渡就在前方。

二“拒马河,靠山坡,曲曲弯弯绕山过……”这是房山十渡的老人小孩儿都会吟唱的一首诗歌。

十渡位于北京房山区拒马河中上游,关于它的名字有很多传说。有人说,古代的拒马河水势很大,河上不能架桥,每拐一个大弯进一个村庄就有一个渡口,总共有十个,“十渡”便因此而得名。

穿过一个个渡口桥,我们顺利到达了十渡镇政府。副镇长魏然搓了搓手,热情地上前与我们握手,把我们迎进屋。

眼前这位年轻的“80后”干部,是2011年6月份调到十渡工作的。家住丰台区的魏然每天要开两个多小时的车来十渡上班。谈到2012年7月21日的那场大雨,魏然意味深长地说:“遭遇大雨,我们很不幸,但也很有幸。不幸的是,十渡在这场大雨中经受了很多磨难;幸运的是,经历磨难后的我们和十渡一起变得更加坚强、更加成熟。”说到这里,魏然停顿了一下,向窗外望去。窗外,是十渡亿年来岿然不动的大山。

2012年8月,魏然接手十渡镇的旅游工作。谈到十渡的旅游,他说灾难过后的十渡不能再走以前“向门票要收入”的老路了。“十渡的旅游要想发展,还是要靠集约和规划,走高端旅游的路线。”魏然说。

关于十渡灾后旅游业的恢复与重建,魏然说:“在十渡旅游项目的规划中,我们会避开山洪、泥石流的多发区,旅游景点还会建起紧急避难场所。”

说到这里,魏然兴奋地拿起十渡的旅游规划图给我们看。郁郁葱葱的大山脚下,拒马河静静地流淌着,白色的风车随风而动。“以后这儿要建一个婚纱摄影基地,这里要建一个蜜月基地,那边‘华北第一漂’,也是我们要重点打造的项目……”魏然指着规划图介绍说。

“铃铃铃”,办公室的电话响了。“灾后重建的一批项目,上边今天要来验收。”魏然不好意思地说,“我就不陪大家了,一会儿让我们镇旅游处的李倩陪你们走走。”

不一会儿,李倩敲门进了屋,热情地与我们打招呼。跟着她,我们离开了十渡镇政府,向景区走去。

三今年北京的冬天格外寒冷,一大片河流大都结了厚厚实实的一层冰。但十渡的拒马河却仍在山涧流淌着,在阳光下闪烁着点点波光。十渡素有“青山野渡、百里画廊”的美誉,被人们称为“北方小桂林”。清代乾隆皇帝七游十渡,曾在此留下“遥源何处是,重垒绩云岚”的佳句。

“初春杨柳吐翠,绿染河川;盛夏峰峦叠嶂,碧水如云;深秋柿坠枝头,红叶似锦;寒冬冰河如镜,峰岭披银。”这段话诠释了十渡如诗画般的四季美景。

每年,十渡美景吸引着大量的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游览。“游客来我们十渡,主要是冲着玩儿水来的,拒马河漂流、乘坐竹筏……这些都是十渡有名的水上项目。”李倩说。

“由于‘7·21’大雨,整个十渡的水上项目都在暂停整修,估计明年‘五一’之前就能与游客见面了。”李倩一边说着一边带我们走进拒马乐园。

入冬以来,拒马乐园已暂停营业。院内厚厚的积雪还没有融化,上面零星地有一些脚印。“那场大雨过后,这个院子里的淤泥得有半米深。”李倩说。

不远处,几辆红色的缆车静静地悬在半空中。顺着这些缆车看去,从半山腰探出的那几个高高的跳台,就是享有“十渡蹦极,天下第一”美誉的国内首家蹦极跳台,每年则吸引大批的游客前来体验那种极度的刺激。蹦极跳台下,拒马河水缓缓地流过。除了蹦极以外,峡谷飞人、攀岩、小竹排……都是拒马乐园的娱乐项目。

“夏天,在拒马河里乘上竹筏,撑起竹篙,轻轻地往岸边一点,或是坐在竹筏的小竹椅上小憩,整个人仿佛都融入了大自然里。”李倩说。

拒马乐园的河岸边,几个工人正在忙碌地工作着。李倩指着河道边一大片石头说:“这些都是大雨的时候从山上冲下来的,以前是没有这些的。”大雨过后,魏然带领大家将拒马乐园迅速恢复起来。去年8月19日,拒马乐园南山观光索道迎来了第一批游客。

临近中午,我们跟随李倩来到十渡有名的民俗院,院里飘出阵阵饭香。院子的角落里,几只慵懒的柴鸡在笼子里走来走去。还有一只窝在地上的坑里,微闭着双眼,任凭你怎么逗它都不肯出来。

七渡村的书记隗永坡是这个民俗院的老板。他们家的民俗院一共有上下两层,最多能住下50多位游客。“我们这儿的民俗院最大的特色就是农家饭。炸小河鱼儿、卤水豆腐、山蘑菇、烤全羊……这些都是十渡农家的招牌菜。”隗书记介绍说。

为迎接蛇年新春,十渡还将在腊月二十三到正月初五推出“民俗村里过大年”活动。“欢迎广大游客到我们十渡民俗院里过新年,跟我们一起点灯笼、写春联、剪窗花、放鞭炮……”隗书记兴致勃勃地介绍说。

四远处传来机器作业的声音。被“7·21”大雨冲毁的老八渡桥旧址上,两辆黄色的吊车正在有条不紊地调运着钢筋,十几名头戴黄色安全帽的工人各自忙着手里的活儿。

“以前的老八渡桥,桥面十分狭窄,旅游旺季的时候,桥上基本成了停车场。而且桥面很低,水势稍大一些,河水就能没过去。”李倩指着工地上方的另一座桥,“那是新八渡桥,是前些年为缓解老八渡桥的交通建的。”

新八渡桥上,过往的车辆穿梭于此。

说到房山的灾后重建,李倩说,在十渡镇栗元厂村的重建中,有一个故事一直感动着她。

栗元厂村是十渡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,在“7·21”大雨中受灾比较严重。村上唯一的一家低保户,是祖孙三代人。家里的老太太已有94岁,她的儿子患有糖尿病,儿媳妇的智力有些问题。老太太还有两个正在念书的孙女。这家的房子由于年久失修,每逢雨季,都会漏雨。种地和当护林员是这个家庭的主要收入来源,每个月平均只有1000元。

十渡镇党委书记刘金得知老人家里的生活困难后,自掏腰包拿出1万元钱给老人家,还认了老太太的两个孙女做“干闺女”。“无论以后念中学、大学、研究生,只要能上,我都供。”刘书记说。

每次上山,刘书记都会给老人家送去吃的用的,还会为两个干闺女带些学习用品。买这些东西的发票,刘书记都会留着。他说:“公家给的补贴是公家的。慰问这家老小是我自己的‘责任’,我不想用公家的钱,留着这些发票做个证。”

李倩说,“这件事刘书记很少对别人说起,也不愿让我们提”。

据了解,“7·21”大雨过后,房山区像栗元厂村一样遭到破坏的,共有118个社区、430个村庄。全区80万人受灾,9万间房屋受损,1.34万间房屋倒塌,直接经济损失达88亿元。另外,区内21个乡镇、181个村、208眼水源井被损毁,134眼水源井不同程度受到污染。

为保障受灾居民有房住,有水喝,政府各部门加快了各项救灾举措的实施。截至2012年8月6日,房山区16个乡镇的5731间居民安置房全部建成,181个受灾村的群众都喝上了放心水。

“7·21”暴雨中,房山区农业、农村直接经济损失近20亿元。灾后,房山区选派粮食、蔬菜、农机、植保等行业专家,深入田间地头开展农业生产恢复技术指导。同时,调拨3000吨储备化肥、1.8万吨有机肥、1万袋蔬菜籽种及500箱农药等,帮助受灾地区恢复农业生产。

我们跟李倩一边聊着一边往回走。司机张师傅正在十渡镇政府的院子里等我们。

跟大家告别后,车子缓缓驶出十渡。我们几个人在车上闲聊着。张师傅开心地告诉我们,一次朋友请他去做婚礼主持,大家都夸他主持得好。“我想改行做婚庆,不图别的,就为一乐儿呵,赚的钱比开半天出租车多点儿就行……”

车子又在盘山道上行驶着,一座座大山在窗外掠过。耳旁不时地响起张师傅爽朗的笑声……

2013年新年伊始,房山阳光明媚,美丽依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