十渡结婚挺有讲究的,要经过诸多环节才能抱得美人归。下面就详细唠唠
1、提亲。青年男女结为夫妻,大都要经人介绍。介绍人与其本人或男女双方家人介绍情况,双方认为条件合适时,介绍人便安排双方见面。如双方同意,男方备礼品到女方家做客,介绍人陪同前往,其目的是让女方家人相看,女方家人看中后,择日去男方家相家。相家时一般由父母及亲属陪同,只要无异议,大都在男方家吃饭。此后介绍人联络双方择日“定亲”。
2、定亲。定亲当日,女方要在家长及部分近亲和介绍人的陪同下前往。男方备丰盛宴席款待,并邀请部分亲戚参加定亲宴。男女家长则给未婚儿媳定亲礼金。80年代为100-500元;90年代为500-1000元;2000年增至2000-5000元;近年增加至万元以上。富有者还加送珠宝或金银首饰。待女方全家返回时,男方家长要为女方陪来的每一家庭“回礼”。双方经过一段来往,情投意合后,择日到婚姻登记管理部门领取结婚证书。
3、迎娶。结婚日期由双方商定,有些封建思想严重的家长和年轻人,则请算命先生或“神瞧”依当事人的生辰八字择订日期。多在农历逢六的日期,意为“六六顺”。近年又时兴择数字如“5.18”或“6.18”,意为“我要发”、“顺又发”。城镇居民多选择“五一”、“十一”等,婚礼前,男方要给女方 “聘礼”。礼金视家境而定,千元至万元不等。富裕者加送摩托车、汽车、金表等物。另外男方要送“上轿衣”钱500-1000元不等。婚用被褥要请“全合人”(儿女双全、夫君健在的妇女)缝制,且在被角里放置枣、栗子、花生(意为早立子,男女花着生)的迷信旧俗在某些人心里死灰复燃起来。婚礼前夜,男方家长要为准新郎“言礼”,即请长辈和尊长者为新郎掏礼金,数额为50至100元或几万上千不等。娶亲时配专车。
4、出嫁。姑娘出嫁的前夜,由家长挑选全合人为其整理嫁妆,并召集亲属为出嫁女“添箱”。旧时沿袭下来的“添箱”以衣物及日用品为主,现在则演变为以现金为主,全家视远近亲疏,百元至千元不等。最后由家长填补现金千至万元不等。女方由长辈或兄嫂陪同为“送亲”,但父母和姐妹不参与,另选两名男童前往,押送嫁妆及给男方准备的新房挂门帘。出村途中遇相同娶亲车,新娘互换手帕,但新人不能下车,直至新郎家中。
5、婚礼。娶亲车到新郎家门时,燃放鞭炮,帖大红喜字,婚礼邀请长辈或村干部主持。新郎、新娘一拜天地(今指亲朋好友),二拜高堂(家长),三是夫妻对拜。然后由主持人依来客辈分,为新娘一一介绍(引见)。每位来客掏五十至几百上千元不等的“见面礼”,新娘为每位掏钱者鞠躬(古时称“上拜”)。典礼结束后,家长请专人陪新娘及送亲者进餐,进餐接近结束时,厨师为新亲上汤并道喜,新亲则送红包50—100元给厨师致谢。多数讲究当日回门,以不超过正午时分为佳。回门时新郎陪同,女方家设宴款待,且太阳落山之前必返回婆家。新婚当夜晚餐由家人准备60个水饺和两把面条,新郎、新娘必须吃干净,饭后不准再出新房。
婚后第三天,新婚夫妻要携礼物回娘家探望,女方双亲盛情款待,但不留新人住宿。第九天,新娘家亲属带礼物去男方家做“单九”。所有来访者往后即与男方家成为亲戚,一个月后,新娘家派人接新娘回家住“满月”。至此整个婚礼结束。
6、婚礼用品。80年代,男方家准备大衣柜、酒柜、写字台、电视柜、皮革沙发、木制包箱或铁床等家具。进入90年代,多为组合家具、全皮、布艺沙发、铁制、铜制及软包装席梦思床,并以优质、名牌、实用、美观为首选。服装以西服为主,被褥以纯棉绸缎品及大绒制品居多。床上先为床单,现时兴各色床罩,并配毛毯、羽绒被、丝绵被。女方陪嫁品由70年代的“三转一响”(自行车、缝纫机、钟表、收录机)到80年代的“三大件”(电视机、洗衣机、电冰箱), 90年代的“新三大件”(大屏幕彩电、摩托车、家庭影院)。富裕家庭还有陪送空调机和汽车及住房的。
结婚照:原以黑白照片居多,近年拍彩色婚纱罩已成为时尚。富裕者不惜为此花上数千上万元。同时,结婚当时的新婚摄影和新婚录像悄然兴起,在城镇摄影已经相当普遍,录像几乎已经不可缺少。
当然啦,现在十渡婚纱外景照风靡京城,也有不少年轻人选择在十渡老家拍个婚纱外景^_^